Get SMS verification code
2023-07-18
近日,走进上通优必胜公司生产车间,机声隆隆,看到一只只新出炉的圆形轴承套圈,外观做工精细、制作精良,全身泛着金属特有的光泽,产品主要用于汽车领域,不仅畅销国内汽车品牌生产商,而且远销德国、奥地利、加拿大等世界10多个国家。
在当前并不景气的市场环境下,上通优必胜的轴承套圈何以受到市场青睐?翻开企业负责人陈炳华的“套圈”生涯,圈住了自己的消费群体,这与他34年坚持做好每一只轴承套圈的执着是分不开的。
贷款8万元办起轴承配件厂
1989年,在市里某机关当小车司机的陈炳华,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待遇,只身下海,向银行贷款8万元办起飞碟轴承配件厂。俗话说,“男怕选错行”。创业之初,他考虑到做成品有型号与款式的业务局限性,因而选择了可以批量生产的轴承套圈,做起了轿车轴承套圈,这为企业日后扩大销售奠定了基础。
陈炳华介绍,1997年,工厂搬至狮岭大桥生产,当时都是泥石子路,他每天吃住都在厂里,即使条件很艰苦,陈炳华仍抱定发展的信念,在艰苦的创业环境中,脚踏实地努力去摸索。一年后,公司更名为上通轴承厂。起初,工厂为许村轴承厂做配套,只能填饱肚子,后来凭借他以前当司机积攒的人脉关系,转而与上海一家轴承公司合作,至此,企业生意逐年上升,经营业绩一路攀高,2005年更名为海宁市上通轴承有限公司。2001年,他又创办上通优必胜有限公司。
工贵其久,业贵其专。用心专一、持之以恒,是上通优必胜成就轴承套圈事业的坚实基础。经过三十多年的企业文化沉淀,上通优必胜形成以生产大卡车的轴承零部件为特色,成为德国FAG、瑞典SKF轴承的长期供应商,另一家上通轴承公司则交给他儿子陈琢儒管理,专门做轿车型的轴承零部件,出口日本NSK等知名企业。
这些让人骄傲的企业优势,浸润着陈炳华奋斗的心血和执着的工匠精神。现在,儿子陈琢儒成了他事业上的帮手。俗话说,上阵父子兵,父子俩并肩奋斗在轴承零部件领域,两家企业相互照应,共促发展。在管理上,父和子,一方面传帮带,追求卓越;在业务上,一方面坚守创新与传承,不断寻求更大的发展。如今,企业从办厂初期年产值几十万元,预计今年做到两家企业年销售收入3亿元,产品远销德国、奥地利、加拿大、巴西、墨西哥、越南、印度尼西亚等海外市场。据了解,上通优必胜公司15亩,2022年产值2.3亿元,亩均税收71.82万元,亩均销售近1500万元。
矢志创新设计赢得客户
上通优必胜矢志创新设计,是企业赢得客户的一大法宝。目前,上通优必胜已全部实现自动化生产,而这些智能化的设备,竟全部由陈炳华自己不断通过创新改造车床,自己动手研发设计出来的。
走进陈炳华的办公室,放着两块大的机械设备设计展板,这是他日常的设计作业图。平时只要有空,他就会面对设计图潜心研究,亲自动手画设计稿,一是提升产品质量,二是节约劳动用工,三是减少员工劳动强度,按照1:1的设计效果图来设计展示。数十年来,他亲手设计的设备图纸稿,不计其数,成为远近闻名的机床改造技术专家,员工们经常说,用了陈老板自己设计改造的新设备,我们再也不想做老机器了。
一分耕耘一分收获。以前,本地机床厂有个分厂,专门请他做设备改造设计,企业信得过陈炳华手中的“绝活”,一直是该厂的编外设备“设计师”。90年代初,陈炳华设计制造了40台设备用来加工轴承零部件,因他设计制造的的设备精密度更高,生产的产品技术与质量过硬,都成了客户们的免检产品,许多客户慕名而来购买设备。2014年,由他设计制造的45台设备,被哈尔滨一家重工业国企工厂全部提走,其中一台设备售价48万元。
一辈子做好一件事
在陈炳华办公室靠窗的桌子上,放着两本比砖头要厚的设计机械制造的书籍。年近七旬的他,仍然坚持不断地学习,在他的身上,印证了“活到老、学到老”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。
平时,他不打牌、也不搓麻将。每天早晨上班,他第一个到厂里办公,有时,灵感突然来了,他就站在设计展板前,写写、画画,而遇到细节问题,向书本学习,直到弄懂为止。记不清,多少个日夜,把业余时间花在钻研设备技术和设备改造提升上,经过他对设备的细致分析和重新设计表达的理想,使得新设备发挥出新的更大的使用价值。
现在,他正在着手研究轴承零部件全自动检验和监测的仪器设备,身为公司总经理的他笑着说,等到这台机器研制出来就可以做到“黑灯工厂”,到那时,把我创办三十多年传统加工制造企?交给儿子,让它健健康康的传承发展下去,这样,我也可以安心退休养老了。
(来源:海宁经开区海昌商会)